【評論解讀】抓實“千萬工程”,加快建設和美鄉村——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系列談之三
湘鄉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.yqfywz.cn 發布時間:2023-12-25 10:41
華聲在線全媒體評論員 黃煒信
近日,習近平總書記對“三農”工作的重要指示特別強調,要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“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”。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就是讓各地學習浙江“千萬工程”的發展理念、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科學的方法論。
發軔于20年前的“千萬工程”,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、親自部署、親自推動的重大決策。其最大特點就是從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的小切口入手,改善農村生活水平、帶動產業發展、增加農民收入,解決了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大問題,書寫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鄉村振興“大文章”。20年光景,“千萬工程”從浙江走向全國,在廣袤神州落地生根,重塑著更多中國鄉村的面貌。
資源稟賦各不相同,如何讓“千萬工程”成為助力建設和美鄉村的重要抓手?“千萬工程”經驗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。長沙望城區茶亭鎮大龍村靠近湘江,依托豐富水資源打造路亞基地,吸引著周邊多個縣市區的垂釣愛好者,倒逼村容村貌提質升級,帶動著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;醴陵市東富鎮東富村依托紅色資源,著力打造國防教育實踐基地,鄉村休閑游疊加國防教育游,來村里游玩、研學的游客越來越多;益陽赫山區蘭溪鎮光大傳統文化,持續舉辦蘭溪雙橈龍舟表演賽,已成為獨具特色的文化重鎮……實踐證明,各地鄉鎮只要積極發揮優勢、探索特色化發展,不僅能收獲美麗,還能成就特色產業,讓村民“錢袋子”鼓起來。
人居環境治理,其實質是一種文明理念的重塑,改水、改廁、垃圾治理等不僅需要投入真金白銀,也充盈著新舊觀念的碰撞。怎樣將愿景落地,考驗著基層治理的智慧。在望城區靖港鎮復勝村虢大灣片區,這里曾經亂墳擋道、污水橫流。為了建設美麗屋場,需要遷移120多座祖墳。然而,遷墳動議剛剛傳出便遭遇極大阻力。村支兩委聯動黨群理事會成員統一思想,黨群理事會成員率先遷墳,再一一登門說動老年黨員樹立榜樣。短短三個月,“沒補一分錢,沒留下一座墳”,120多座墳統一遷入生態墓地。作為基層治理創新,黨群理事會釋放出了蘊藏于民的鄉村振興潛力。
從變靚變美的生態之變,到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的全面蝶變,“千萬工程”讓鄉村振興有了更實的抓手、更清晰的路徑、更可感的成效,繪制出一幅幅現代版“富春山居圖”。期待這樣的美麗圖景在三湘大地處處可見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- 全部留言
- /
- 評論
- 有用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