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湘潭客戶端7月17日訊(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)7月16日零時許,湘鄉市育塅鄉水口村南池塘水庫的水流淌5公里后,進入該鄉雙橋村干涸的稻田,在場鄉、村干部和村民擦干臉上的泥水和汗水,欣然奔赴各自責任崗位,繼續進行巡渠、引流等。
近段時間持續高溫少雨,同時“雙搶”用水正處高峰期,中稻灌漿孕穗也需要補給大量水分,育塅鄉部分地方水庫、山塘不堪重負,旱情日益凸顯。鄉黨委政府堅持全鄉“一盤棋”統籌兼顧;同時,抓重點、攻難點,對水利條件相對薄弱的村早謀劃、早安排,多措并舉,全面打響抗旱防災減災“主動仗”。
雙橋村沒有水庫、河流,2000余畝耕地生產用水主要依靠45座山塘和兩條小溪,水源先天不足。每逢干旱缺水時,唯一的出路就是從5公里外的水口村南池塘水庫“借水”。今年,由于上半年雨水偏少,雙橋村山塘蓄水不足,沒到“雙搶”就出現了旱情。
連日來,育塅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身先士卒,駐村干部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全力以赴,全面掌握雙橋村耕地缺水情況,協調處理抽水抗旱事宜,統籌調度人員、物資、設備和抗旱資金保障。積極動員種養產業規模經營主體充分利用溪流、山泉、飲用水井等小水源,努力開展生產自救。
7月15日,育塅鄉黨委政府啟動從南池塘水庫“借水”給雙橋村抗旱應急預案。鄉、村干部夜以繼日組織人員引流、堵漏,盡量減少損耗;同時,耐心做渠道沿線群眾工作,防止中途截流。村內部分工礦企業、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主動提供抽水設備,并負責義務檢修,讓不能自流灌溉的稻田吃飽喝足。
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,雙橋村“兩委”根據各村民小組旱情和種植面積分配灌溉時間;各村民小組堅持“一把鋤頭放水”,由組長負責引水進田,其他人不得插手;并采取先放“跑馬水”,再放存田水的方式,確保絕大多數田塊能夠得到灌溉。
雙橋村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楊志中介紹,去年8月“借水”抗旱的時候,他在南池塘水庫及渠道上堅守了7天7晚,最終帶領全村干群戰勝旱魔,取得中稻、晚稻豐收。希望今年干旱來得早、去得快,不需要繼續遠道“借水”,否則又將是一場“惡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