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保知識 | 教你看懂醫保發票
湘鄉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.yqfywz.cn 發布時間:2022-02-08 09:13
在日常工作生活中,時不時聽到有人說醫保發票和醫保結算單太復雜看不明白。客觀地說,醫保發票與購買商品的普通發票相比,確實復雜一些。

(點擊圖片看大圖)
我已將可能難懂的一些數據用藍線方框加字母的形式進行了標識,其中的邏輯關系為A=C+D+E,E=F+G,具體緣由如下:
A:24439.91元,這是本次住院治療的醫療總費用。醫療總費用分為兩部分,一部分為醫保政策范圍內費用(即醫保三大目錄內費用,參見:簡訊 | 醫保三大目錄終于全省統一),另一部分即醫保政策范圍外費用。
B:患者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類型。目前,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只有兩種,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(以下簡稱居民醫保)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(以下簡稱職工醫保)。
醫保政策范圍內費用按照患者參加醫保的類型及對應的待遇政策,扣除起付線,扣除部分政策自付(比如一個藥100元,自付5%,就要先扣除5元),乘以報銷比例,得出醫保統籌基金支付的費用。在這張發票中就是C:5264.18元,也就是俗稱的醫保報銷的費用。
將醫療總費用減去統籌基金支付部分就是患者個人需要支付的費用(A-C)。患者個人支付的費用有兩種途徑,一是個人賬戶,二是自掏腰包。因為居民醫保現在已取消個人賬戶,發票中是原來實行個人賬戶時患者剩余的錢,所以個人賬戶能承擔的比較少,即D:0.91元。如果是職工醫保,個人賬戶能承擔的往往會多一些。個人賬戶承擔后的剩余部分就只能自掏腰包了,這里就是個人現金支付的費用E:19174.82元。
到這里,我們可以得出發票中有關費用的第一個邏輯關系了,醫療總費用是統籌基金支付、個人賬戶支付、個人現金支付之和,即A=C+D+E,C、D、E之間的分配關系由參保地的醫保政策(B對應的政策)決定。
前面講到,醫療總費用是由醫保政策范圍內、外兩部分組成。醫保政策范圍內部分,因為需要扣除起付線、部分政策自付部分,加之報銷比例不可能百分之百,所以除去醫保基金支付的,剩余也得個人支付,這就叫個人自付,即F:6750.33元。而醫保政策范圍外部分,顧名思義則知,基本醫保不予支付,就只能個人自費了,即G:12424.49元。
所以,我們可以得出發票中有關費用的第二個邏輯關系了,個人現金支付是個人自付、個人自費之和,即E=F+G,F、G之間的分配關系由治療過程中使用的藥品、醫療服務項目、醫用耗材是否在醫保三大目錄決定。
在此基礎上,我們來了解一下報銷比例的概念。醫保政策中提到的報銷比例是指醫保政策范圍內費用的報銷比例,也稱可報部分的報銷比例,這里是不能把醫保政策范圍外費用囊括進來。這張發票是跨省異地就醫的情形,可報部分的報銷比例相對較低,只有50%。如果是在統籌區內就醫,居民醫保的報銷比例在70%左右,職工醫保在80%左右。
但老百姓往往計算的方法是將醫保報銷的費用除以醫療總費用(即C/A),此例為21.54%,這個比例稱之為綜合報銷比例或實際報銷比例。所以實際報銷低,主要原因在于治療中使用了醫保目錄外的藥品、醫療服務項目、醫用耗材,即G對應的費用較高。
最后,關于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說幾句,有個基本原則就是“參保地政策、就醫地目錄”。在這張發票中,醫保政策范圍內的報銷比例50%就是指“參保地政策”;而在湘雅醫院就醫時,哪些醫療服務項目、醫用耗材能報銷則適應就醫地的規定,即“就醫地目錄”。
擱在以前,患者只能全額墊付治療總費用(即A對應的費用),然后帶發票、出院證、費用明細等資料回參保地報銷。現在得益于醫保部門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好政策,出院時就直接把能報的報銷了,省去了百姓墊資、跑腿之苦。
- 全部留言
- /
- 評論
- 有用(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