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自然資源看點
湘鄉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.yqfywz.cn 發布時間:2022-03-09 09:14
預期目標
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.5%左右;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,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.5%以內;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%左右;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;進出口保穩提質,國際收支基本平衡;糧食產量保持在1.3萬億斤以上;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;能耗強度目標在“十四五”規劃期內統籌考核,并留有適當彈性,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。
工作任務
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,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。
·要用好政府投資資金,帶動擴大有效投資。堅持“資金跟著項目走”,合理擴大使用范圍,支持在建項目后續融資,開工一批具備條件的重大工程、新型基礎設施、老舊公用設施改造等建設項目。
·確保糧食能源安全。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應。實施全面節約戰略。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,加快油氣、礦產等資源勘探開發。
堅定不移深化改革,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。
·加強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,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,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。
·持續推進“放管服”改革,對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要同步落實監管責任和措施。繼續擴大市場準入。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。
·加強數字政府建設,推動政務數據共享,進一步壓減各類證明,擴大“跨省通辦”范圍,基本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,便利企業跨區域經營,加快解決群眾關切事項的異地辦理問題。
·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,推出優化不動產登記、車輛檢測等便民舉措。
·強化政府監管責任,嚴格落實行業主管部門、相關部門監管責任和地方政府屬地監管責任,防止監管缺位。
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。
·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。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,推進5G規模化應用,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,發展智慧城市、數字鄉村。
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,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。
·加大社區養老、托幼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,在規劃、用地、用房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。
·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“十四五”規劃,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。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等管網更新改造,完善防洪排澇設施,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。
·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,做好用地、用能等要素保障。
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、長江經濟帶發展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,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,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。
·促進東、中、西和東北地區協調發展,支持產業梯度轉移和區域合作。支持革命老區、民族地區、邊疆地區加快發展。
·發展海洋經濟。
·有序推進城市更新,加強市政設施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,開展老舊建筑和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,再開工改造一批城鎮老舊小區。
·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。穩步推進城市群、都市圈建設,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。
·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。
大力抓好農業生產,促進鄉村全面振興。
·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。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,劃足劃實永久基本農田,切實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、防止“非糧化”。
·加強中低產田改造,新建1億畝高標準農田,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區。加大黑土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利用力度。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。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防控和動植物疫病防治能力。加強生豬產能調控,抓好畜禽、水產、蔬菜等生產供應。
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各地區都有責任,糧食調入地區更要穩定糧食生產。各方面要共同努力,裝滿“米袋子”、充實“菜籃子”,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·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。完善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,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。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特色產業,加強勞務協作、職業技能培訓,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。
·強化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幫扶措施,做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,深化東西部協作、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幫扶,增強脫貧地區自我發展能力。
·扎實穩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。開展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整縣試點。深化供銷社、集體產權、集體林權、國有林區林場、農墾等改革。
·嚴格規范村莊撤并,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。啟動鄉村建設行動。
持續改善生態環境,推動綠色低碳發展。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,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
·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加大重要河湖、海灣污染整治力度,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。
·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,科學開展國土綠化,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,保護生物多樣性,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,要讓我們生活的家園更綠更美。
·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。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。推動能源革命,確保能源供應,立足資源稟賦,堅持先立后破、通盤謀劃,推進能源低碳轉型。
·堅決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、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。推動能耗“雙控”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“雙控”轉變,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,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。
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,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。
·繼續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、不是用來炒的定位,探索新的發展模式,堅持租購并舉,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,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,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,穩地價、穩房價、穩預期,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。
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。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。用好北京冬奧會遺產。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。
·創新和完善基層社會治理,強化社區服務功能,加強社會動員體系建設,提升基層治理能力。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救援能力,做好洪澇干旱、森林草原火災、地質災害、地震等防御和氣象服務。
·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,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,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。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,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,堅決防范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。
- 全部留言
- /
- 評論
- 有用(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