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鄉市水利局2024年行政執法工作報告
湘鄉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.yqfywz.cn 發布時間:2025-01-17 16:59
2024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指導下,湘鄉市水利局黨委行政高度重視,制定了翔實的工作計劃,積極開展水行政執法責任制建設工作。水政執法大隊以健全工作運行機制、完善委托鄉鎮執法為切入點,圍繞局年初工作安排部署,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勢,開拓創新,進一步規范行政權責,加大水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,加大對全市水事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。
一、2024年行政執法基本情況
1.行政執法案件辦理情況。
2024年我局累計組織集中執法行動1185次,出動執法人員2840人次,發現非法違法行為22起。立案查處到位4起,全額繳納罰款共計叁萬貳仟元整。對各類水事違法行為形成了有力震懾,維護了正常的水事秩序。
2024年我局辦理行政審批件111件,其中水土保持承諾制35件,非承諾制7件,涉河審批11件,取水許可58件。
2.行政執法檢查情況。
開展打非治違專項整治行動,采取“四不兩直”等方式,對全市在建重點水利工程進行拉網式隱患排查。2024年我局開展河道巡查總里程2028公里,出動1253人次參與河庫“清四亂”專項整治行動。2024年共制作督查檢查文書85份,下達交辦督辦文件85份,檢查生產經營單位85家,共發放《責令停止水事違法通知書》32份,排查治理一般隱患76個、重大隱患9個,均已督促整改到位。安全生產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45份,約談施工工地負責人12次。
3.行政執法引起行政復議、行政訴訟情況。
1、當事人陳某某不服湘鄉市水利局對其作出的《湘鄉市水利局責令限期拆除水事為行為通知書》(湘水限拆﹝2024﹞第1號)的行政復議申請,湘鄉市人民政府已予以受理,行政復議期間,當事人陳某某因與有關部門達成一致協議,向湘鄉市人民政府要求撤回行政復議申請,湘鄉市人民政府依法予以準許。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》第四十一條第(一)項的規定,該行政復議中止。
2、當事人劉某某不服被申請人湘鄉市水利局對其作出的《湘鄉市水利局責令限期拆除水事為行為通知書》(湘水限拆﹝2024﹞第2號),于2024年10月30日向湘鄉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,湘鄉市人民政府2024年11月6日依法已予受理。湘鄉市人民政府2024年12月20日依法聽取了當事人劉某某的意見,現已復議中止。
二、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情況
為進一步完善水行政執法體制機制,強化鄉鎮水行政執法職能職責,我局下移執法重心,向鄉鎮延伸執法網絡。建立基層執法快速反應機制,認真督促、指導各鄉鎮的水行政執法工作,對毛田、潭市、棋梓等執法難度較高的案件更是主動出擊,嚴抓進度。三是發放水行政執法工作手冊,宣傳執法依據、執法程序、裁量權基準的資料。
1、加強執法隊伍建設:組織執法人員參加各類培訓8次,包括水行政執法理論與實踐、執法程序、執法技巧、文書制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訓,有效提升了執法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。嚴格落實行政執法“三項制度”,配備執法記錄儀、攝像機、照相機等執法設備,確保執法過程全記錄。
2、完善執法體制機制:積極與市人民檢察院、市公安局、市司法局等部門協調聯動,多次聯合執法,形成合力,共同打擊水事違法行為。向鄉鎮延伸執法網絡,與各鄉鎮水利站簽訂水行政執法委托書,依法委托鄉鎮水利站行使部分水行政執法權,并建立基層執法快速反應機制,加強對鄉鎮執法工作的指導和監督。
3、強化日常巡查監管:制定詳細的巡查計劃,加大對重點區域、重點水域、重點水利工程的巡查力度,及時發現和制止各類水事違法行為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打算或計劃
1、持續加強執法隊伍建設:通過招聘、選調等方式,充實執法人員隊伍,優化人員專業結構。加大培訓力度,定期組織執法人員參加業務培訓和實踐活動,不斷提升執法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。
2、進一步完善執法協調機制:建立健全與其他部門的定期溝通協調機制,加強信息共享和工作協同,共同研究解決執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,形成強大的執法合力。
3、加大執法裝備和技術手段投入:積極爭取資金支持,更新和配備先進的執法設備,如無人機、無人船、水質監測設備等,提高執法的精準度和時效性。同時,加強信息化建設,利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,提升水行政執法的信息化水平。
湘鄉市水利局
2025年1月14日
附件2
2024年行政執法案件數據情況統計表
填報單位:(蓋章)
|
序號 |
行政執法 單位名稱 |
行政執法行為類別及項目 |
|
|||||||||||||||||||
|
行政許可 (件) |
行政確認 (件) |
行政強制 (件) |
行政裁決 (件) |
行政檢查 (次) |
行政處罰 (件) |
投訴舉報為線索來源辦案數 (件) |
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案件(件) |
罰沒金額 (元) |
移送司法機關刑事案件件數 |
|||||||||||||
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|||
|
1 |
|
|
111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45 |
51 |
1 |
2 |
1 |
1 |
1 |
2 |
1 |
2萬 |
0 |
0 |
|
|
2 |
同比 增減 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
|
3 |
數據變化 原因簡析 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
填表說明:1.各單位匯總的執法案件數據必須是當年已辦結的案件數據。
2.委托執法的有關數據由委托機關匯總報告、公開。
3.本表匯總數據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止和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止。
4.縣市區數據含鄉鎮(街道)執法數據,但注意不要與委托執法部門重復統計。
附件3
2024年涉企行政執法數據情況統計表
填報單位:(蓋章)
|
序號 |
行政執法單位名稱 |
行政執法行為類別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涉企行政 處罰(件) |
涉企行政 強制(件) |
涉企行政 檢查(次) |
罰沒金額 (元) |
投訴舉報為線索來源辦案數(件) |
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案件(件) |
免罰案件 (件) |
免罰金額 (元) |
從輕減輕 案件(件) |
從輕減輕 金額(元) |
包容審慎適用行政強制措施(起) |
||||||||||||||||||
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2023 |
2024 |
|||||||
|
1 |
|
0 |
0 |
0 |
0 |
4 |
6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|||
|
2 |
同比 增減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|
|
3 |
數據變化原因簡析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|||||||||||||||
填表說明:1.各單位匯總的執法案件數據必須是當年已辦結的案件數據。
2.本表匯總數據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止和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止。
3.執法數據為“0”的也要進行分析。
4.縣市區數據含鄉鎮(街道)執法數據,但注意不要與委托執法部門重復統計。
5.委托執法的有關數據由委托機關匯總報告、公開。
6.“包容審慎適用行政強制措施情況”包括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決定、限縮行政強制措施范圍、限縮行政強制措施實施時間。
7.“罰沒金額”以年底各單位財政入庫數額為準。
附件4
2024年行政執法保障情況統計表
填報單位:(蓋章)
|
序號 |
行政執法崗位編制數 |
在崗人數 |
輔助人數 |
本部門持證人數 |
綜合行政執法機構持證人數 |
行政執法 人員培訓 |
行政執法音像記錄設備 |
執法類電子技術 監控設備 |
|||||||||
|
行政編制 |
事業編制 |
工勤 |
外聘 |
人次 (人) |
學時 (時) |
執法記錄儀 (臺) |
錄音筆 (臺) |
服裝(人) |
車輛(輛) |
其他執法設備 |
執法領域 |
設備數量 |
近三年罰款金額(萬元) |
||||
|
1 |
21 |
2 |
19 |
|
|
21 |
0 |
1008 |
48 |
5 |
2 |
8 |
1 |
0 |
水利 |
1 |
0 |
|
2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3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4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注:1.“本部門執法證持有人數”包含本部門二級行政執法機構持證人數。
2. “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擁有執法資格證人數”指單獨設立的行政執法機構(如支隊、鄉鎮綜合執法大隊等),未單獨設立執法機
構,則不填。
附件5
2024年“兩法銜接”工作情況統計表
填報單位:(蓋章)
|
序號 |
行政執法單位名稱 |
是否使用“兩法銜接平臺” |
正向銜接 |
反向銜接 |
|||||
|
移送案件數(件) |
刑事 立案數 |
刑事不予 立案數 |
不予起訴案件數 |
反向銜接 受案數 |
行政處罰 立案數 |
不予行政處罰案件數 |
|||
|
1 |
|
|
|
|
|
|
|
|
|
|
2 |
|
|
|
|
|
|
|
|
|
|
3 |
|
|
|
|
|
|
|
|
|
|
4 |
|
|
|
|
|
|
|
|
|
注:1.“刑事不予立案數”以行政執法機關收到公安機關不予立案文書為準。
2.“不予起訴案件數”以行政執法機關收到檢察機關不予起訴、檢察建議為準。
3.“反向銜接受案數”以行政執法機關收到檢察建議、司法建議為準。
4.同一檢察建議、司法建議涉及多個行政執法案件線索或問題的,應當予以累計。
5.“移送案件數”應當大于等于“刑事立案數”“刑事不予立案數”“不予起訴案件數”之和。
6.“反向銜接受案數”應當大于等于“行政處罰立案數”“不予行政處罰案件數”。
- 全部留言
- /
- 評論
- 有用(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