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總量穩步提升 發展韌性持續顯現——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分析
湘鄉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.yqfywz.cn 發布時間:2022-07-29 08:41
今年以來,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沖擊,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、省政府、湘潭市市委、市政府部署,全面落實“三高四新”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,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有力推動“四區一地一圈一 強”建設,著力落實落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,深入開展千名干部聯千企“送政策、解難題、優服務”行動,及時有效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,打贏了二季度強攻戰,全市經濟穩定恢復,供需兩端繼續改善,質量效益穩步提高,新興動能加快成長,增長韌性不斷顯現,繼續呈現“穩中加固、穩中向好”運行態勢。
一、經濟運行情況
上半年,全市在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回落,5月份主要指標邊際改善,6月份經濟運行總體企穩的同時,主要經濟指標實現恢復性增長,重點監測的21個主要指標中,與全省、湘潭市比較,有10項指標增幅高于全省,有12項指標增幅高于或好于湘潭市,近三分之二的指標增幅排位列湘潭市前三,順利實現“雙過半”。具體來看,全市經濟運行呈現“穩、好、足、高、優”的特點。
(一)總體態勢“穩”。一是宏觀穩健。經濟實現穩步增長。上半年,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1.48億元,同比增長4.5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高0.2、0.4個百分點。分產業看,第一產業增加值23.41億元,同比增長6.9%;第二產業增加值126.22億元,同比增長4.3%;第三產業增加值111.85億元,增長4.1%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。截至6月底,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348人;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280人;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180人;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3934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.05%。二是增速趨穩。上半年,全市絕大部分指標保持了平穩增長,延續了一季度“穩中向好”的發展態勢。增速、占比好于全省或湘潭市經濟指標的有,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.5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高0.2、0.4個百分點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7%,比湘潭平均增速高0.1個百分點;建筑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3.6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高3.8、3.5個百分點;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.5%(1-5月)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高6.9、4.1個百分點;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.1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高6.4、6.6個百分點;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1.7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高6.2、9個百分點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.9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高0.4、0.3個百分點;地方稅收收入同比增長5.2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高20.2、0.2個百分點;非稅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為30.05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占比分別低6.65、3.4個百分點;實際到位內資同比增長35.0%,比湘潭市平均增速高3.4個百分點;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.6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高0.4、0.9個百分點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.2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高0.8、0.2個百分點。三是排位穩定。湘潭市統計局公布的21項經濟指標中,7項指標增幅排湘潭市第一,地區生產總值、固定資產投資、產業投資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、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、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;2項指標增幅排湘潭市第二,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、實際到位內資;4項指標增幅排湘潭市第三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、建筑業總產值、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(1-5 月)、地方稅收收入。
(二)產業發展“好”。一是農業生產形勢向好。上半年,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4.05億元,同比增長6.8%。農業種植結構持續優化。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4.09萬噸,同比增長3.0%;油菜籽產量2.44萬噸,同比增長4.9%。農畜產品供應充足。至6月末,全市生豬存欄72.92萬頭,同比增長0.5%,生豬出欄 57.36萬頭,豬肉產量4.42萬噸,分別同比增長5.3%和2.8%。二是工業穩步增長。按“保存量、擴增量、提質量”要求,深耕制造業等實體經濟,大力推動產業強市“百十億”工程,著力做大做優做強工業經濟。上半年,全市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1.4%,其中制造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2.2%。一主兩特保持增長韌性強。電工電氣(電子信息)產值同比增長26.1%,綠色建材產值同比增長9.6%,醫療器械產值同比增長25.4%。上半年,全市工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7%。三是服務業發展有亮點。上半年,全市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,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4.1%,增速分別高于全省、湘潭市0.8、0.3個百分點。郵政業和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保持增長。上半年,全市郵政快遞業業務總量0.44億元,同比增長3.7%;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0.25億元,同比增長14.5%。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。上半年,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5.03億元,同比增長14.4%。
(三)增長動能“足”。一是有效投資持續擴大。上半年,全市以《湘鄉市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“一號工程”實施方案》為抓手,緊盯國家政策,加大招商引資力度,狠抓項目調度、落實項目投入、推進項目進度,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.1%。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1.7%,產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達76.0%;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88.1%,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達22.7%。分經濟類型看。國有投資同比增長55.1%,非國有投資同比增長6.1%,其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4.0%。重點項目加速落地。今年計劃實施重點項目211個,年計劃投資221億元,上半年,完成114.73億元,完成率51.8%,其中,湘潭市重點項目65個,年計劃投資132億元,上半年完成82.09億元,完成率62.19%;省重點項目電子信息產業園,年計劃投資10億元,上半年完成6.83億元,完成率68.3%。二是消費市場逐步回暖。上半年,我市出臺《湘鄉市2022年促消費活動方案》,積極開展“惠享龍城 多彩生活”系列消費節活動,制定《湘鄉市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方案》,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,實現雙向物流暢通,持續激發市場活力。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.57億元,同比增長1.9%。其中,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業和批發業零售額8.31億元,同比增長21.9%;住宿業和餐飲業營業收入1.02億元,同比增長18.8%。限上升級類消費需求繼續發力。化妝品類同比增長16.5%, 五金、電料類同比增長40.1%,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同比增長48.5%,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同比增長21.8%。限上糧油、食品類剛性需求高位增長。糧油類同比增長307.3%,肉禽蛋類370.7%,水產品類同比增長456.7%,蔬菜類同比增長332.8%。三是資金投入保持平穩。6月末,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342.66億元,同比增長10.5%,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206.61億元,同比增長14.8%。上半年,全市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200.3萬美元,實際到位內資67.7億元,同比增長35.0%。四是市場主體持續壯大。上半年,全市大力促進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,印發了《市場主體倍增行動實施方案》,積極推動“個轉企、企升規、規改股、股上市”工作。截止6月30日,全市新增市場主體7170戶,其中,企業495戶,個體工商戶6676戶,個轉企61戶。
(四)發展質量“高”。一是結構不斷優化。從產業結構看,三次產業結構由去年同期的9.4:47:43.6調整為8.9:48.3:42.8,第二產業占比提高1.3個百分點,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占比分別下降0.5、0.8個百分點。二是投資質量提升。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5.9%,高于全部投資增速10.8個百分點;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6.5%,高于全部投資增速11.4個百分點;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88.1%,高于全部投資增速73個百分點 。三是民生投入持續增長。上半年,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6.61億元,同比增長21.7%,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8.0%以上,其中,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長27.3%;教育支出同比增長9.3%;城鄉社區支出同比增長141.4%;農林水支出同比增長142.3%,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同比增長19.5%。
(五)運行效益“優”。一是財稅收入提質。上半年,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.27億元,同比下降1.4%。其中地方稅收收入5.79億元,同比增長5.2%,地方稅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1%,同比提高4.4個百分點。二是居民收入提高。上半年,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66元,同比增長6.6%,其中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0元,增長4.8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14元,增長7.2%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1.66,比上年同期縮小0.04。三是企業經營提效。上半年,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445.96億元,同比增長12.8%。1-5月,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.85億元,同比增長16.5%。
二、存在問題
總的來看,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穩中加固、穩中向好,積極變化明顯增多,為全年經濟穩步恢復打下堅實基礎。但面對疫情反復、國際局勢變化等不確定因素增加情況影響下,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“三重壓力”疊加,部分經濟指標短期內承壓波動,經濟持續恢復的基礎仍需鞏固,穩住經濟大盤的動力仍需提升。
(一)規上企業新增不足。截止6月末,我市新增入規入統13家,其中,建筑業8家,房地產2家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。從湘潭市橫向比較看,1-6月凈增“四上” 單位數為負8家,其中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為負17家,兩項指標都排湘潭第五。而新增的規模以上企業從規模、產能來分析相對都偏小、偏少,難以支撐下階段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速度。
(二)結構性指標橫向比較仍需發力。上半年,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26.0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低26.6、32.2個百分點;商品房銷售面積,同比下降17.6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低0.7、14.2個百分點;金融機構本外幣存同比增長9.1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低2.6、1.3個百分點,貸款同比增長10.5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低1.2、0.7個百分點。房地產開發投資、商品房銷售面積、融機構本外幣存、貸款四項指標增速在湘潭市排第五。非稅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收入比重為30.05%,占比排湘潭市第四;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4.8%,比全省、湘潭市平均增速分別低0.5、0.1個百分點,增速排湘潭第四。
(三)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增長乏力。一是實體經濟生存困難。上半年,在疫情影響下,全市場主體銷售收入增幅不大,新增市場主體數量不多,76家限額以上企業中,停業并帶基數企業4家(都邦酒店、欣晟貿易、華融新湘、格蘭小鎮4家停業);電商沖擊和居民消費理念的改變,使我市居民在網上購物消費的金額越來越來高,交通的便利使我市居民在外市消費更頻繁。二是投資、消費信心不足。上半年,民間投資增速低位徘徊,同比增長4.0%,比今年一季度僅提升了0.3個百分點,比去年同期回落91.1百分點;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增速回落。截止6月末,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同比增長10.5%,比今年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回落5、10.6百分點;消費市場信心不足。上半年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.9%,比今年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回落2.6、29百分點;三是換檔提速困難。規模以上工業、規模以上服務業、房地產建筑業、限上商貿企業(四上企業)由于多年連續高速增長,基數大,加上受國內外環境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和新增培育企業不足等的影響,換檔提速較困難。
(四)財政“三保”有壓力。受國內疫情多發頻發、經濟景氣度下降,房地產行業低迷,土地財政面臨困境,當前全市土地出讓收入下降明顯。上半年,全市財政總支出達36.61億元,同比增長21.7%,比去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。疊加國家加大減稅降費力度,上半年,全市留抵退稅達2.6億元,與此同時,各項剛性支出有增無減,債務還本付息逐步進入高峰,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資金需重點保障,民生領域投入需進一步加大,一般性支出連年壓減空間有限,造成預算收支平衡難度加大,“三保”成為突出問題。
(五)出口仍未擺脫低位增長局面。1-5月,全市完成進出口額3.6億元,同比僅增長0.9%,雖然比今年1-3和1-4月分別提升57.7、56.1百分點,但與湘潭市平均增速比低了6.6個百分點。生產型出口企業下滑明顯。尤其是重點企業湖南安吉食品有限公司,進出口額下降27.5%,湘潭金子箱包制品有限公司,進出口額下降4.7%。
三、工作建議
(一)抓幫扶穩實體。一方面,進一步落實好省、湘潭市應對疫情影響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,大力推動產業強市“百十億”工程,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場主體。另一方面,以千名干部聯千企“送政策、解難題、優服務”行動契機,加強分類指導,對重點工業企業采取“一企一策”的精準幫扶,積極推動產需銜接、銀企對接,著力解決用工困難、訂單減少、產品積壓和原材料供應等突出問題,當前疫情情況下,尤其要強化與省內產業的供需對接,千方百計保訂單、保生產、保市場、保就業,從而保住市場主體,為經濟發展積蓄力量。
(二)抓項目增后勁。把牢經濟發展基本盤,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,全力爭取2022年國家、省專項債券資金和專項債券項目,同時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投資建設。一方面,要順應政策指引和發展趨勢,圍繞5G網絡、數據中心、人工智能、特高壓、工業物聯網等新基建領域,狠抓儲備項目謀劃和招商引資,力促重點項目建設快落地快建設。另一方面,在推進項目建設中“搶時間、保進度”,全力推進已開工項目加快建設,未開工項目盡快開工,力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,確保及時統計入庫,以重點項目的突破帶動面上投資的全面增長,強力對沖疫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。
(三)抓消費擴內需。受疫情沖擊影響,消費市場持續承壓,要堅持市場主導、立足當前、多方聯動,調動企業和居民積極性,將消費提振擺在更在突出的位置。一方面,聚焦汽車、住房、文化旅游、農產品、餐飲等重點消費領域,引導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,穩住消費基本盤。另一方面,積極挖掘消費新增長點,培育“智慧+”消費、綠色消費等新消費模式。推進城鎮消費提質擴容,打造一批“夜間經濟”“直播經濟”“周末經濟”等適應新業態的新興消費產業,促進消費提速和潛力釋放,有效對沖疫情影響。
(四)抓好“四上”企業“后備軍”培育。一方面,嚴格落實《湘鄉市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“一號工程”實施方案》,優化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政策環境,制定完善中小企業發展升規(達限)扶持政策,鼓勵企業升規達限入庫。另一方面,破解企業融資、用工難題,加強信息提供和技術指導,充分挖掘現有企業發展潛力,積極培育中小企業做大做強,提高“四上”企業數量和規模,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動力。
(五)抓民生強保障。一方面,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。要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,著力補短板強弱項,堅持不懈抓好產業發展,完善扶貧動態跟蹤和及時幫扶辦法,健全“遇困即扶”工作機制,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。另一方面,切實推動穩崗就業保民生。瞄準痛點、精準施策,根據疫情對不同行業的影響,以企業現實困難為“靶向”,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,收集企業用工需求和招聘計劃,更新全市崗位庫,適時向群眾推送崗位信息,保基本運轉。以新產業、新模式、新業態為牽引,支持職業教育,提升低技能群體的就業能力,確保他們“接得住”就業崗位。
(六)抓監測保運行。一方面,緊盯全年目標任務,對表對標,全面加強各領域經濟運行情況的分析監測,持續強化重點領域、關鍵環節、基礎支撐的監測,及時發現經濟運行中的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,科學研判經濟態勢,提出有前瞻性、針對性的對策措施,有的放矢,精準施策,切實穩住經濟運行基本盤。另一方面,強化精準調度和協調聯動,加強綜合調度、屬地調度、專項調度,全市上下通力協作、密切配合、銜接有效、互推共進、形成合力,力爭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居于湘潭市前列。
總的來看,上半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恢復向好勢頭,成績來之不易,但也要看到,外部環境的復雜性、嚴峻性、不確定性上升,全市經濟下行壓力依然突出,穩增長的基礎仍需持續鞏固。下階段,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疫情要防住、經濟要穩住、發展要安全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、省政府、湘潭市委、市政府決策部署,繼續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抓住當前經濟恢復的關鍵窗口期,扎實做好穩生產、擴內需、助企紓困、提振預期等工作,全力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,加固經濟恢復向好基礎,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,努力實現全年預期目標,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
- 全部留言
- /
- 評論
- 有用()